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报刊:《星海医苑》

版面新闻

  • 早防早治,始终不晚
    ——呼吸内科主任专业解读慢阻肺

    摘要:早防早治,始终不晚——呼吸内科主任专业解读慢阻肺 本报讯(呼吸内科)11月21日是第17个“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始终不晚”。为更好地宣传和防治慢阻肺病,我院呼吸内科学科主任王镇山、呼吸二科主任曹丽华在B座12楼示教室举办世界慢阻肺日健康教育公益活动, 受到现场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死亡率位居第三。在我国慢阻肺患者已接近1个亿, 他们经受着疾病的侵蚀与折磨,然而公众的知晓率却仅仅一成, 亟需加强全社会对慢阻肺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健康中国战略而奋斗! 王镇山主任指出,对于慢阻肺这种不可逆的疾病,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家庭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此,王镇山主任向现场的患者及家属介绍了一些家庭护理的小窍门,包括如何家庭氧疗、预防感冒、科学排痰,并现场示范了如何做慢阻肺呼吸操。 随后,曹丽华主任着重介绍了慢阻肺的病因,发展,转归以及如何预防。曹丽华主任强调,慢阻肺和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关系密切,要想预防慢阻肺,首先要积极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首先要禁烟和戒烟,保证有一个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其次要防止感冒,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普通人如果咳嗽频繁发作、痰量增加,就要及时去看医生,及早控制呼吸系统的感染也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同时也要保持一个轻松,良好心情,注重自我的情绪管理。 此次健康教育公益活动反响强烈,会场四周站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及家属。讲座结束后,主任和护士长耐心解答了患者们提出的问题;为大家免费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肺功能等,向慢阻肺患者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息,有效的治疗可以让慢阻肺患者感觉更好,生活质量更高。治疗呼吸道疾病,任何时间都是恰当的!

  • 普外科护理教学组开展情景模拟+PBL教学查房

    摘要:普外科护理教学组开展情景模拟+PBL教学查房 本报讯(胃肠外科 石爽)12月7日下午在胃肠外科示教室,全体普外科实习护生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查房,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物演示等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将认知与情感、教与学巧妙结合,对一例胃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情景演示。 本次教学查房共模拟了四个场景,分别是迎接新病人,术前准备,病房交接班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在胃肠外科教学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倾情演绎,进行了生命体征测量、皮内注射法、静脉采血等操作的演示,同时引导学生对护患沟通方式展开思考与讨论,对场景中涉及到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疼痛评分、SBAR交班、VTE的评估及预防进行了讲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情景模拟教学查房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加深了护生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认知,展现了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通过有序的分析,使护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护生思考一些重点、难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气氛。 此次情景模拟教学查房得到了普外科护理教学组长勾玉莉护士长以及胃肠外科张娜护士长的指导与支持,将临床护理教学方式由灌输式向启发诱导式转变,既体现了护理的“三基”原则,又融入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沟通等人文关怀知识,进一步提高科室临床护理带教水平。

  • 四岁小萝莉的手术室一日游

    摘要:四岁小萝莉的手术室一日游 本报讯(钻石湾院区手术室 金雪琴)近日,我院钻石湾院区普外科来了一位四岁零一个月的小女孩,她的右前臂有一块很大的黑色素痣。家长告诉医生,这个痣出生时就有,但是只有小米粒大小,现在随着年龄增长,已经发展到硬币大小,父母担心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而且怕有恶变的可能。 辗转我市多家医院没有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后,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我院钻石湾院区普外科,经过普外科石磊医生的细心检查、耐心讲解,决定择期手术切除。他为孩子精心设计了手术方案,术前扎针都哭闹不止的宝贝,如何安慰,如何做手术?麻醉科刘畅、梁秀清医生术前多次与患者家属和医生进行沟通、研究,并制定了最适合孩子的麻醉方式:术前局部给予表面麻醉,减轻疼痛,术中做好了充分的麻醉准备,保驾护航。 手术室常燕护士长也做了精心安排:术前做好充分评估与准备,平时这样的手术只安排一名巡回护士,由于孩子小,担心孩子哭闹不配合,故格外多增加两名护士,并挑选了特别有亲和力,最具有爱心的护士来配合。 护士们除了手术用的特殊器械外,提前准备了手机架,还给孩子下载了爱看的动画片。管晓菲护士在术中一直握着孩子的手,逗她、哄她、安慰她。在病房、手术室、麻醉科的共同努力下,医生精湛的技术、护士暖心的陪伴,一个多小时后,治疗团队成功为宝贝切除了黑色素痣,并做了皮瓣转移手术。术中孩子没有恐惧,反而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手术结束后,石磊医生抱起可爱的小女孩儿,亲自送她出了手术室。出手术室的瞬间,孩子父母的各种担心解除了,脸上也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

  • 有爱•有未来

    摘要:有爱•有未来 本报讯(产科)每年的11月17日为“世界早产儿日”,2015年联合国号召各国积极开展“世界早产儿日”活动,旨在倡导人们对早产儿的关注和重视,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有爱•有未来”。为进一步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提高社会各界对早产儿的认知度,我院产科围绕今年的主题,开展了早产儿保健工作的培训,加强早产儿救助网络建设及主题宣传活动。 目前,产科每2周开展一次孕妇课堂,讲解早产儿常见的护理问题,早产儿的预防、营养与喂养,特别是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建立大医二院产科宝妈妈微信群,及时有效沟通不解问题,通过宣传让宝妈妈更加了解,增加信心。 与此同时,产科团队为产后的宝妈妈们一对一指导早产儿常见的护理问题,从最简单的换尿布到全身各处的护理,做到“三早一注意”(早接触、早吸允、早开奶,注意保暖),预防湿疹,让早产儿在宝妈妈每一步、每一天的精心照料下健康成长。 我院拥有专业的儿科医护团队每日到产科病房查房,了解并观察早产儿病情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救治。 怎样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一直以来是产科医师最关注的话题。早产儿窒息不仅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早产儿后续脑瘫与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从最初的关注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到更进一步关注围产期护理。产科开展早产儿脐带血的血气分析,早产儿血气分析是出生时代谢状况最直接的证据,更敏感更客观,可以避免因为传统评分方法而遗漏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诊断。 产科主任王丽霞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演练早产儿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与儿科PICU紧密协作,确保患儿的生命质量,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临床技能。 产科将“世界早产儿日”继续做大、做强,不断创新、不断升华,增强早产儿家庭信心,提高社会各界对早产儿的认知度,弘扬医务人员敬业奉献的精神。让每一个早产儿家庭“有爱•有未来”。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3163次访问,全刊已有1023334次访问